商会动态

泰州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点击量:   时间:2009-10-21 13:45
建市十年来,泰州商贸流通业从流通主体、流通渠道、经营方式、 经营业态,直至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个以零售、批发销售为经营主体的市场流通格局已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产 业特色和优势。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显著增强。
 
一、泰州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结构特征
 
1、市 场主体日趋多元化,个私经济迅速崛起。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和发展,国有、集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非公有 制经济成为新的商贸流通业的主体。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由1996年的40.0%上升到2006年的72.8%。批发零售业、住宿 餐饮业中私营企业个数由1996年的564家增加到了2006年的 5129个,从业人员由5963人增加到60709万人。2006年末个体经营户达到10.85万 户,从业人员13.89万人。
 
2、新兴商贸业态异军突起,现代营销方式得到发展。近几年,随着上海联华、北京国美、苏宁电器等国内特大零售商 的抢滩,泰州市场格局发生了快速的变化,相继出现了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零售业态;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无店铺销售形 式和经纪、代理制等现代营销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渐显现。零售业正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彻底改变了过去百货店的单一模式,零 售业态结构的分布日趋合理。2006年末,泰州总计有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企业57家,占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法人企业总数的74%,实现销 售额占70%。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128个,占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的40%,销售总额22.3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的44.7%。
 
3、商品 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大市地位有所提升。地级泰州组建以来,泰州商品交易市场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商品市场体系 日趋完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末全市有各类市场291个,年成交额393.4亿元,其中消费品交易市场 256个,年成交额323.5亿元;生产资料市场 32个,年成交额47.8亿元。全市超十亿元的市场有3个,超亿元的市场24个。
 
4、重点商贸企业规模扩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泰州大中型商贸企 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苦炼内功,做大做强,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生机。2006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已达155家,实现销售额197.7 亿元,占全市批零贸易业销售总额的37.7%,其中批发企业64家,实现销售额147.9亿元;零售企业91家,实现销售额49.8亿元,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市 场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2006年末国有及国有控股批零企业的赢利能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实现利润总额6.06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 业的92.2%,比20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流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泰州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与改造 方向初探
 
虽然泰州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与发达地区及省内先进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其中既有长 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有近年暴露出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从产业关联作用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物流成本过高。2004年泰 州社会物流成本约140亿元,占到全市GDP的2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目前泰州物流分销成本占销售额的15%~20%,而欧美、日本只有4%~7 %。二是商品周转速度较慢。2006年,泰州商贸流通企业的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为每年3~5次,日本为15~18次,沃尔玛、麦德龙等高达20~30次。三 是产业影响力不强。由于泰州批发零售贸易业规模小、层次低,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不强,对泰州经济的影响作用相对还较弱。 四是综合竞争力较弱。泰州现有的大部分专业市场亟待整合、提升;传统百货业销售规模和赢利能力增长都不快;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规模小 ,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2006年全市连锁经营销售额只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2%,而上海已经达到40%以上。五是农村市场发展滞缓。2006年, 全市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81.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比上年增长12.6%,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3.4个百分点。农村 商业网点分散、布局不合理、网络不健全、设施不配套、信息不顺畅、综合运行成本偏高,致使广大农村地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与城市形成强 烈反差。
 
泰州作为自然资源小市,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经济结构的调整已成为泰州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因此,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商贸流通业自身结构的优化与改造显得尤为 重要。从泰州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来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一方面,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和新区开发,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商务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坡子街、济川路市级商业中心区建设,规划建设铁塔广场商贸 中心,积极培育主题商厦、专业店。规划引导,重点发展壮大人民路、五一路购物街区、青年路金融商务区、江洲路建材物资等特色街区。另一方面,以 连锁经营为主要载体,扩大零售业的经营阵地。当前,应把发展农村连锁作为工作重点,构筑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发达村的农村连锁网络,在城市则主 要发展连锁便利店。在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鼓励以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为纽带,发展特许经营,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 围,鼓励和支持生鲜食品、清洁蔬菜进入超市、便利店,逐步减少和规范城区内的农贸市场,形成“超市+菜市场”或“便利店+菜市场”等新型销售渠道 和方式。鼓励医药、烟草、音像制品等行业实施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支持市内连锁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进货成本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确立连锁经营在泰州商品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
 
2、积极培育商贸龙头企业。泰州应抓住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要求,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鼓励市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 ,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区域竞争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3、努力改造提升商品 交易市场。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看,今后要按照整合资源、压缩总量、培植规模、完善布局、强化功能、规范管理的思路,依据现有专业市场的 发展状况以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基础,大力构建现代化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以“经营品牌化、业态商场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功能多样化”为方 向,升级提高温泰市场、苏北商业广场等一批重点市场。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华东五金城、戴南不锈钢城、戴窑粮食批发市场、泰兴 宣堡银杏市场等一批“有根”市场,逐步形成生产基地与市场连结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入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探索定牌、贴牌加工,自主 开发产品,增加会展功能,培育知名会展,不断创新现有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手段。
 
4、加速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以沿江 开发为契机,依托产业优势,重点规划和建设姜堰五金物流、泰兴精细化工物流等专业物流市场;依托专业特色市场,建设一批专业物流中心,不断提高 市场的集散功能;依托城区大型超市、商场,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 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依托港口、长江大桥等交通枢纽和长江、内河、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建设公、 铁、水配运中心;依托现有物流业的基础优势,整合运输、仓库等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
 
5、积极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和 个体经营户发展。泰州商贸流通业在抓“大”的同时,还要扶“小”。根据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采用联合采购等办 法,进一步提高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创造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 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强个体经营户的管理,积极为个体经营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6、加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加快“万村千户”市场工程 建设步伐,主要发展乡镇中小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特别要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村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的推进工作。同时要增强城市流通对农村腹地 的扩散力和区域内外的双向辐射力,有序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把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作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7、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要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 挥无形市场的优势;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 面;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商会动态
  • 商会会长—王秀荣

    商会会长—王秀荣

  • 商会副会长—金茂强

    商会副会长—金茂强

  • 商会副会长—南周社

    商会副会长—南周社

  • 商会监事长—吴卫国

    商会监事长—吴卫国

  • 商会副会长—郑卫星

    商会副会长—郑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