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子传承,有一段对话非常经典:“如果你的儿女比你强,你何必留产业 给他;如果你的儿女不如你,你又何必留产业给他;如果你的儿女跟你一样,你也没有必要留产业给他。”也许这位父亲的潇洒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但 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第一代浙商肯定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在自己跑到终点后,接力棒交给谁?
家庭企业将自动消失?
浙商多数是家庭化企业,而中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推行了将近30年,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中国家族企业继续生存繁衍的最基本要素——供挑选接班 人的足够子女数量,正在消失。即使算上堂兄弟表兄弟等旁系血缘,也不能根本改变这一“供求关系”?因此,传统家族企业将面临社会性变革的压力和 动力。
浙商第二代会不会“基因突变”?
一般人都相信,第二代浙商在“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上面将会超过父辈 。问题在于,父辈的创业者素质——诸如肯吃苦、敢冒险、保守中的创新,以及敏锐的直觉商业的天赋,能不能继续成为他们身上的“基因”——这不仅 关系到浙商的第二代,更关系到浙商群体的历史存续,穿皮鞋的第二代,与光脚的父辈们的差异究竟有多大?
省外浙商风头盖过省内?
浙江省内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已经成为维持可持续高速发展紧箍咒,我们可以从内涵式和外延式两个方面实现这一瓶颈突破。内涵式 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高消耗、粗放式、低效率经营。
外延式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省外,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资源成本的低廉、招商引资政策的优惠以及熟门熟路的对原有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将吸引更多浙商到省外发展,因此有可能消弱内涵式增长的推 动力?
浙商的主导产业继续模糊?
什么赚钱做什么?这是浙商留给世人的印象。确实,你要概括出浙商的行业并不容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是商战兵法,是浙商的“赚术”之密。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如果河道不固定,水流随时会改变方向,就不容易成型,也 就是浙商灵活应变有余,投机性强。这样不利于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产业?
浙商内部板块融合还是分家?
就好象我们说 不出什么是浙江话一样,浙商其实也不是只会说“一个地方的话”。按照王志纲的分类,“二级浙商”可以归为“温台帮、浙中帮和宁绍帮”三大板块, 这三大支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和风格气质。由各个存在一定差异的支流组成的浙商群体,在未来将趋于同一化可能性更大些?
浙商“小 个子”会不会变成“大块头”?
处世低调,个头小巧,手眼灵活,流动性强,这是浙商的特点。浙江企业平均规模不比全国平均大,浙 商是有名的小个子,爆发力竞争力都很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规模企业的成长,起成因机理在于:以某一类产品为专业的产业专区里,小企业通 过区域要素市场交换实现生产链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也就是说,这种内部条状、外部块状的特色产业区看起来就像一个个“超级股份公司”,“内部 企业”都在大树底下,生存的风险和竞争的压力都相对较小。因此,浙商很有可能继续他“小而美”旅程?
草根浙商是草还是根?
英雄不问出处,第一代浙商九成是“苦出身”,“草根”是浙商起家时的LOGO,他是低微的无人注意的任人踩踏的小草,同时又有钻进 土层深处的发达根系。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草根生长将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根部不变,树叶繁茂,但仍然还是“草民”;另一种则是根扎的更深,树 叶变粗变长,长成“树民”,这两种变化的方向,决定了浙商的不同前进方向?
浙商的最后一个字?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 概括,徽商是一个“诚”字,晋商是一个“信”字,我们浙商是一个什么字?一个字概括几百年,那是最后的精粹,是细胞核中的DNA。我们可以在这里 预想,数十年几百年以后,留在浙商身上的最后一个字会是哪一个?“活?”“敢?”希望是一个“合”字。因为“活”到后来就可能是漠视规则,没有 秩序;“敢”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不受约束,缺少规范。这两个字都不能百年不衰。只有“合”才符合未来的方向,未来是一个全球分工合作的时代, 只有“合”才有未来。也可以说,这个字将决定浙商的宿命。